提到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是一项绕不开的技术,特别是对于l3及以上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来说,因车辆的控制权需部分甚至全部被移交给系统,车辆对定位的精度要求必须达到亚米级甚至厘米级,才能实现尽可能高的安全性。
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过去几年国内涌现了很多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高精准位置服务的公司。例如千寻位置,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基础定位数据,利用遍及全国的超过2500个地基增强站和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在智能驾驶领域形成了“服务+算法+硬件”高精度定位一体化方案,先后与数十家整车厂和tier1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其中部分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开花结果”。
然而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受其冲击汽车产业链上很多企业的正常运转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此一些企业不得不重新制定规划,以更好地应对新的市场形势。作为其中的一员,千寻位置有何新的思考和布局?在盖世汽车最新一期“c talk 谋局2020”系列访谈中,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事业部总经理年劲飞博士对此进行了解答。
|| 关于市场化
赋能自动驾驶量产,今年六款新车会搭载findauto
2020年对很对企业来说注定不平凡,之于千寻位置亦如此,因为按照计划,今年将有6款搭载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专有服务findauto的车型量产上市。
findauto是千寻位置专为智能驾驶量产量身定制的服务,可为l2.5级的高速公路自动巡航、 l3级的高速自动驾驶,或特定场景的l4级无人自主泊车提供精准、可靠、安全的高精度时空绝对基准,助力汽车智能化应用快速落地。
专有服务findauto,图片来源:千寻位置
“基于gnss的高精度绝对定位是智能汽车最核心的基础能力之一,因为智能汽车只有知道它在哪里,特别是精准的位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控制车辆下一步的行为。同时,高精度定位还可以起到安全冗余的作用,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虽然也具备相对定位能力,但它们会受到天气、地形的影响,而高精度定位则能在全场景下助力汽车实现精准定位,为智能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年劲飞表示。
尽管如此,高精度定位真正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在年劲飞看来,要实现高精度定位离不开“三大件”——硬件、服务和算法,它们的角色类似于传统汽车的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这还不够,如果要实现量产,高精度定位“三大件”还必须升级为2.0版本才行,也就是集成的硬件、专有的服务和智能的算法,而这正是千寻位置促成6款高精度定位汽车量产的秘诀所在。
“以往因缺少集成的硬件,在智能驾驶汽车上应用高精度定位,存在诸多不便,从器件选型、系统集成到测试验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面临无数选择,一步选错,可能就需要重头再来。”年劲飞进一步补充道。
目前,千寻位置findauto的量产之路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首款搭载了该服务的车型广汽新能源埃安v已于日前正式上市。依托千寻位置提供的北斗高精度时空智能服务,埃安v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能够实时、精准地知道自己处于哪一车道,从而保证自动驾驶系统准确判断是否可以启动自动驾驶功能,并切换到最适合的自动驾驶级别。即使遇到车道线不规则、车道线短暂覆盖、道路无明显标志物、弯道曲率过大等情况,埃安v依然能够根据准确的卫星定位和高精度地图数据,进行自动驾驶功能决策。
不仅如此,基于千寻位置提供的高精度定位和授时服务,埃安v还可以及时获得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侧单元等各类信息交互的统一时空体系,实现实现超视距感知。据悉,除了埃安v,广汽新能源的另一款车型埃安lx,也搭载了千寻位置智能驾驶专有服务findauto,在高精度地图覆盖的全国高速及城市快速路,可实现0-120km/h“脱手脱脚”自动驾驶。
埃安v,图片来源:广汽新能源
|| 关于战略
立足“1214战略”多维保障智能驾驶量产应用
受疫情影响,当前很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都遭遇了较大的经营压力,为此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收缩对新技术的投资,以保证现金流。其中自动驾驶由于现阶段产生的收益十分有限,而研发过程又十分烧钱,自然而然成了很多企业着力的重点,例如奔驰和宝马日前就因研发费用高,决定暂停自动驾驶研发合作。
对此年劲飞表示,虽然因地理限制的问题,前期千寻位置有一些测试和验证的周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目前已基本恢复如常,故后期千寻位置非但不会压缩投入,反而会持续加大投资,与众多车企一起更加坚定地走智能驾驶这条路,此前千寻位置宣布对智能驾驶战略进行升级就是很好的证明。
今年5月初,推出了新的“1214战略”,即以1个时空智能“云端图”技术底座为依托,2个智能引擎——findauto室内外一体化引擎、数字孪生开发引擎为驱动,提供1整套服务中台,面向整车功能实现、封闭环境测试场、开放环境示范区和特定场景应用4类应用方向提供一体化云顶国际的解决方案,多维保障智能驾驶的量产应用。
1214战略版图,图片来源:千寻位置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方向?我们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从整车智能网联功能量产化,到封闭场地测试标准化,再到开放区域示范常态化,最后是丰富的特定场景应用,这里面大量的应用都与时空智能紧密相关,为了更好地加速相关技术的量产进程,所以我们提出了这个战略。”
在年劲飞看来,自动驾驶作为百年汽车工业最伟大的变革,其实并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快到来,而是需要经历很多的场景化验证和示范应用,不能人为催熟,否则它的“肢体”和“思想”会跟不上实际需求。正因为如此,在此次新升级的战略中,千寻位置格外强调“场景化”,希望通过搭建一个适合聪明的车行驶的环境,赋能智慧的路和场,让智能驾驶真正变成现实,真正走向产业化。
不过,年劲飞同时提到智能驾驶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全新产业格局形成的过程,这需要所有的产业云顶国际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方能实现。为此,近几年千寻位置也在不断扩大“朋友圈”,例如2018年千寻位置联合高通和移远通信推出了业内首个用于量产车项目的“高精度定位车载前装通信模组” ag35,2019年千寻位置又联合意法半导体和移远通信发布了车规级双频高精度卫惯融合定位模组lg69t。
“基本上我们每年都会发布一个很重要的面向智能驾驶车规级的模组,这是硬件层面的协同,在应用层面协同更多。”年劲飞表示。其中包括阿里巴巴,作为千寻位置的股东,据悉在相关业务的开展方面也与千寻位置形成了很好的协同作用。
集成时空智能能力的上汽智能重卡,图片来源:千寻位置
正是基于这些合作,年劲飞透露现阶段千寻位置以赋能单车智能为基础,打通贯穿智慧的路、场整条链路已经逐步交付使用。下一阶段,千寻位置将继续以“1214战略”为指导,利用高精度定位与授时等新一代技术,推动整车功能量产化、测试方法标准化、示范运营常态化、应用场景丰富化等产业化进程,加速“人-车-路-云” 智慧协同的早日落地。
其中,年劲飞特别提到今年国内很多车企纷纷上市了l3级别自动驾驶的车型,在此背景下,今年自动驾驶和高精度定位均将进入量产元年,未来三年内限定场景内的自动驾驶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 关于车市及供应链
中国汽车产业需大力发展核心技术 探索新突破点
进入6月,2020年转眼就快过去了一半,尽管如此对于今年车市的最终走向很多车企仍难预测。前期受疫情影响,国内车市整体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进入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车市开始逐步回升,并于5月成功实现两位数增长。接下来,这一良好的增长势头会否持续,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在年劲飞看来,年初的疫情虽然对短期车市带来了影响,随着国内复产复工的有序进行,目前市场已经基本恢复。未来中国车市还是会稳定健康发展,因为国内的千人保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加上国家近期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这些都对中国车市的企稳起到促进作用。
但他同时也指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期已经过去,正逐步从“量”的发展转向“质”的发展,如自主品牌的崛起、跨界融合、豪华品牌的市场倾斜等。鉴于此,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更应该做的其实是积极探索新的突破点,比如智能汽车。
“我认为未来3~5年,中国会在‘新四化’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因为中国对新技术的拥抱、接受程度是其他很多国家无法比拟的。”不仅如此,近几年很多汽车巨头都在积极发力电动化和智能化,且当前国内在智能汽车供应链方面优势也十分明显,均为中国车市新增长极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的智能汽车供应链体系会涉及很多关键技术,比如基础设施方面的通信、计算、时空能力,这在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会为国内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很大的便利。另外则是传感器、算力、算法等能力,在这方面国内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在最上层的应用及生态层面,中国又具有绝对的优势。”
不过年劲飞也强调,虽然中国本土的造车全产业链闭环已经基本形成,从硬件到软件,从制造到测试,都不缺供应,但在研发、设计等环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无论有没有疫情这样的突发不可抗力,本土汽车产业都需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形成真正的科技国货力量。
—— 以下为访谈实录 ——
|| 关于企业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
周晓莺: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都在缩减对智能驾驶的研发投入,这会否影响到千寻位置相关业务的开展?疫情会否打乱千寻位置原定发展规划?
年劲飞:在这方面我们不会有调整,只会加大投入。尽管我们的一些客户在这次疫情里调整了部分研发计划,但其实并未削减智能汽车的研发成本,反而让很多车企更加坚定地走这条路。
周晓莺:谈到智能驾驶,高精度定位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目前该领域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
年劲飞:基于gnss的高精度绝对定位在智能驾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智能汽车中核心传感器之一。相较于视觉、雷达等高精度相对定位传感器,高精度绝对定位技术不受天气、光线等影响,可在全场景下助力汽车实现精准定位,为智能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周晓莺: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千寻位置的技术策略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年劲飞:要实现高精度定位,离不开 “三大件”——硬件、服务和算法,它们的角色类似于传统汽车的核心三要素——底盘、发动机和变速箱。但要真正实现量产,高精度定位“三大件”还必须升级为2.0版本,也就是集成的硬件、专有的服务和智能的算法,而这正是千寻位置今年促成6款高精度定位汽车量产的秘诀所在。
周晓莺:5月初,千寻位置对智能驾驶战略进行了升级,此次升级背后的动因是什么?与之前相比,新战略有何不同及亮点?
年劲飞: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日趋成熟,行业内已呈现出较为清晰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从整车智能网联功能量产化,封闭场地测试标准化,开放区域示范常态化,直至丰富的特定场景应用,这里面大量的应用都与时空智能紧密相关。
但智能驾驶要想更好地发展,我们认为场景落地是产业发展的落脚点,“人-车-路-云”高度协同是前提。鉴于此,千寻位置将利用高精度定位与授时等新一代技术,打造了千寻位置智能驾驶“1214战略”,希望通过推动整车功能量产化、测试方法标准化、示范运营常态化、应用场景丰富化等产业化进程,加速“人-车-路-云” 智慧协同的早日落地。
当然,此次战略升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新基建,升级后的战略正好符合这样一种政策需求。
周晓莺:去年十月,千寻位置将公司战略从“精准位置服务平台”升级为“时空智能基础设施”,这是否也与“新基建”有一定的关联?
年劲飞:是的,我们认为aiot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有三个:时空网、计算网、互联网,面向未来,数以亿计的机器需要时空智能,即在虚拟世界具备精准的座标,这样才能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建立一个精准的映射和连接,从而获得与人类相似的时空感知处理能力,并进行自主决策。在此基础之上,千寻位置的精准时空能力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们也会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投入,与客户和云顶国际的合作伙伴创造数字中国。
周晓莺:注意到此次新升级的智能驾驶战略提到了两个关键点:产业化和场景落地,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年劲飞:“产业化”是要让聪明的车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今年是自动驾驶量产元年,会有6款搭载我们产品的车型量产上市,真正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的商业化应用。“场景落地”指的是赋能智慧的路和场,包括封闭环境测试、开放环境示范、特定场景应用等。我们在不断搭建一个适合聪明的车行驶的环境,让智能驾驶真正变成现实。
周晓莺:当前谈及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大家越来越注重场景而非等级, 这一观念的转变对于千寻位置相关工作的开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年劲飞:对千寻位置来说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更多是技术层面的差别,等级划分对推动自动驾驶实际应用落地的参考意义有限,只有结合不同场景,设定不同的自动驾驶等级才有意义,比如高速公路的l3相比城市道路的l3更能尽早商业落地化解用户的痛点,而这也是我们和客户以及合租伙伴正在做并且马上要交付给终端用户的工作。
另外千寻位置还在推进应用于港口、矿区、停车场等场景的l4级别自动驾驶,这些场景将最早让无人驾驶成为现实。尤其在这次疫情之下,限定场景的无人驾驶抗疫也彰显了该趋势的迅速发展与落地可能性。如今,港口、园区等限定场景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趋于成熟,站在当下这个节点向后看,限定场景内自动驾驶或将在三年内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
周晓莺:在此次新升级的战略中,千寻位置重点提到了从l2.5到l4的整车功能实现,为什么没有l5?对于l5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您有何预期?
年劲飞:对于l5的划分,其实和l4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解放了人的眼、手,只是场景有所变化,l5的应用场景更复杂。但随着道路交通的全面智能化,车路协同的全面落地,复杂场景也会被简化,届时l5的商业化落地就水到渠成了。
周晓莺:在产业协同方面,千寻位置目前的进展如何?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千寻位置具体是如何为云顶国际的合作伙伴赋能的?
年劲飞:产业协同非常重要,只有达成一致目的,步伐一致,才能互相助力,共谋产业的发展。千寻位置已经和国内主流汽车厂商,如上汽、一汽、上汽通用、广汽、蔚来、小鹏、华人运通、大陆、博世等,以及中汽中心、达摩院、清华大学等机构达成了多维的合作,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芯片、模组等硬件云顶国际的合作伙伴的协作支持。我们从研发、配套、测试,再到运营,为整个产业链提供了一体化云顶国际的解决方案。
周晓莺:目前千寻位置相关产品的市场化情况如何?有哪些成熟的应用?公司下一阶段突破的重点是什么?
年劲飞:千寻位置以赋能单车智能为基础,打通贯穿智慧的路、场整条链路,相关产品已经在逐步交付使用,2020年将是高精度定位量产的元年。下一阶段,千寻位置将继续以智能驾驶“1214战略”为指导,利用高精度定位与授时等新一代技术,加速“人-车-路-云” 智慧协同的早日落地。
|| 关于疫情对车市的影响
周晓莺:对于中国和全球经济而言,您觉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年劲飞: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黑天鹅”事件,但我觉得这对整个社会,包括经济的发展会是一个转折,因为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才能意识到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到底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善。如果将各个国家比作是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中国无疑是学霸级别的,并且已经把答案公开了,供世界参考。
周晓莺:随着各项刺激政策的密集出台,及企业产能的日趋恢复,国内车市从3月份开始逐渐好转,4月份呈现微增,您认为接下来整体车市的发展趋势如何?
年劲飞:年初的疫情虽然对短期的车市带来了影响,但从4月的数据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复产复工的有序进行,市场已经基本恢复。未来中国车市还会稳定健康发展,因为我们的千人保有量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国家近期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在这些因素的促进下,中国仍将会保持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位置。
周晓莺:中国如果要实现持续或者更快速的回升,您认为关键点是什么?您如何看待未来3-5年的中国车市发展情况?
年劲飞: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期已经过去,目前正逐渐从“量”的发展转向“质”的发展,如自主品牌的崛起、跨界融合、豪华品牌的市场倾斜等,鉴于此我认为现阶段中国车市应该积极探索新的突破点。汽车新四化这几年有了巨大的进步,未来3~5年中国有望在新四化方面得到极大的发展。
周晓莺:有观点认为疫情会“打破”现有全球汽车产业链格局,从而加速形成本土造车全产业链的闭环,对此您怎么看?
年劲飞:中国本土的造车全产业链闭环已经基本形成,从硬件到软件,从制造到测试,都不缺供应,真正缺失的是研究开发、设计能力。所以无论有没有疫情这样的突发不可抗力,本土汽车产业都需要大力发展核心技术,形成真正的科技国货力量。